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兰亭金奖,书坛最高荣誉,崔寒柏的书法作品形式传统,但缺乏古意

兰亭金奖,书坛最高荣誉,崔寒柏的书法作品形式传统,但缺乏古意

更新时间:2021-05-10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894

第七届兰亭奖金奖获在经历风波之后,终于尘埃落定,崔寒柏先生独折桂冠。相对于独处于书斋的老一辈书法家,崔先生在网络上很活跃,算是网络红人,各种书写示范,品评书法的视频并不难见,在书友中颇有美誉。但对于崔先生获得书坛最高奖项,网络上也有很多非议的声音。你爱,或者不爱,他就在那里,中国书法最高的奖台。有人说崔先生的作品看起来很平淡嘛,这能代表中国当代书法的最高水平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崔先生的书法,无论行楷,不是故作飞扬之状展厅书法,而是于精微处见精神,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於毫芒。正如在颁奖词中对崔先生的描述:“篆隶相参,熔冶魏晋,雍容和穆”。


很多书友是因为这次兰亭奖而认识崔先生的,其实崔先生在书坛上的声名还得从很久之前的一次比赛说起,1980年崔寒柏就获得了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那可不是一个野鸡比赛,赵朴初、启功等大师亲任评委,获奖者中有现在书坛大名鼎鼎的曹宝麟,王冬龄,邱振中,陈振濂。为什么要提这个由头呢,崔先生虽然少年成名,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就是书法天才,在前两年的一个视频中崔先生自言,在30多岁才在笔法上开悟,字形结构上的开悟也在40多岁的时候,接近不惑之年的阶段才在行草书上开悟。所以大家在学书法的时候,有瓶颈,没突破,是很正常的,其实就是积淀不够,功夫不够,当然作为业余书法爱好者而言,自己有所得,有所乐,便是最大的成就,因为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不会走到崔先生那种开悟的阶次。

崔先生的学书之路值得大家借鉴和参考,但不建议直接学崔先生的字,因为崔先生的字是一种集大成的风格,极具个性化色彩。在太强个性化风格中去把握书法共性的东西是书法初学者不具备的素质,所以崔先生的书法风格欣赏一下就可以了,学书还得往唐宋魏晋那边捣腾。

仔细欣赏崔寒柏的作品,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费了不少心血。有自己的鲜明的特征,也没有脱离书法传统。这是最为广大传统书法爱好者称道的地方,但是如果长时间欣赏,就会发现,崔先生的字虽然很漂亮,但却并不耐看,也就是看久了会产生一种乏味的感觉。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字没有古意。


这里所谓的古意,其实就是指书法的气韵。由于古人的书法向来重视气韵,呈现一种别样的意味,现代人把这种感觉称为古意。但凡好的书法一定不是与西洋美术接轨,而是与古人接轨,只有写出古人的意蕴才算真正的好书法。如果只有形式美,而没有意蕴美的字,称不上上乘书法,崔先生的字就缺乏古人的意蕴,好看而不耐看。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缺乏学识修养的支撑。古代书家都是积学大儒,清代大书法家赵之谦在《章安杂说》中就说:书家有最高境界,古今二人耳,三岁稚子能见天质,积学大儒必具神秀。意思是说,只有具备传统儒家、道家文化的深厚修养,才能达到书法的最高境界。现代人多数只具备白话文的修养,而没有文言文,尤其是儒家、道家经典的熏陶,自然难以写出有古意的字,崔先生自然也不例外。

另一个原因是用笔,虽然不是根本原因,但是也对书法的意蕴有深刻的影响。一般传统书法在评价一件好作品时,会说有“骨力”。实际上这是有形,再进一步就是无形的意蕴。唐代张彦远对这个早有论述,他在《历代名画记》中就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书法和中国画意蕴产生自同一个根源:用笔。

崔寒柏这次获奖的大楷用笔的欠缺最明显,你就会发现,他的字缺乏骨力,有肉而无骨。宋代书家苏东坡就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缺乏骨力,按照张彦远的观点就是用笔还没有达到至善,这也是崔寒柏的字难以达到传统书法上乘境界的原因。


总之,这次兰亭奖的金奖获得者崔寒柏先生是一位书法高手,但是要说与“兰亭”这个响当当的名号相称,还有一段距离。不过比起以往的丑书和流行书风来,我们已经看到了书坛风气的改变。这也是这次兰亭奖最大成绩,只要不离传统,不足终会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