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狗来富,猫来贵,被花鸟画"霸占",猫画凭什么占有一席之地?

狗来富,猫来贵,被花鸟画"霸占",猫画凭什么占有一席之地?

更新时间:2020-06-23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788

俗话说“狗来富,猫来贵。” 这句谚语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字最开始就是从“苗”字演变而来的,猫和狗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到了宋代时期,花鸟画的发展迅猛发展,同时也间接地促进了猫画的发展和流行。

慢慢到了近代,除了徐悲鸿擅长画马之外,他在画中画得最多的就是猫,并留下不少令我们后代学习和借鉴的耄耋图的精彩之作。

马作武工笔斗方动物画 猫《猫趣图》


一、从市民的友伴成为了宋代贵族的消费品

1.猫都成为了市民生活中的友伴

随着人类对猫的驯化,它已经进入宋代家庭,在生活上呈现出这样的状态:宋人普遍使用猫为捕鼠工具。

同时,它以宠物的身份走进人们的视线,并且,在少数家庭延续着“张搏家猫"式的华贵生活。北宋时陆佃在《埤雅·释兽》中指出:“猫,鼠善害苗,而猫能捕鼠,去苗之害,故猫之字从苗。”尽管混淆了文字和词音,但是这也可以证明,在普通的家庭里,猫受到重视仍旧是因为它能够捕鼠。

同样,《梦梁录·卷十八·兽之品》对猫下的定义为:“猫, 都人畜之,捕鼠,有长毛。”这不仅明确了猫捕鼠的本能,还指出了在城市居民当中,有不少养猫的人,猫狗都成了市民生活中的友伴。

2.众多名猫成为了一种享受性的消费品

相对于平民注重猫的实用功能,而宋代那些贵族家庭看重的是猫的品种贵不贵还有乖不乖巧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豢养宠物猫的群体以大地主阶级为主,包括皇室、官户、大商人、占四百亩以上的寺院,这是城市阶级构成中具有相当经济力量的阶级。


正如宋代绘画里所反映出来的,众多名猫皆生活于这样的家庭中,在他们的豢养下,这类猫进化为名副其实的、仅供人赏玩的宠物,成为了一种享受性的消费品。“名贵的奢侈品为少数特权者、富有者占有享用却也不是商品,所以产品的珍贵与否,并不确定商品的性质。而在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非商品向商品方面转化的情况多了起来。”

马作武斗方工笔动物画《猫趣》 

二、猫在宋代的名贵“地位”

1.中国绘画是猫画的高峰期

到了宋代,花鸟画开始高速的发展,同时也开始促进了猫画的快速发展,猫被作为题材真正的被利用起来还得从宋代开始说起,在宋朝慢慢开始出现一大批以猫为主题的画家

宋朝可谓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猫画创作的高峰期,在传入后世的一大批宋代画作中,我们时常可以观赏到宠物猫频繁的出现。例如,李迪创作的《狸奴小影》、《狸奴蜻蜓图》等。在宋代,人们慢慢开始称猫为“狸奴”,深受文人雅士的浓厚喜爱。

2. 猫成为画中的名贵身份的代表

随着宋代都市文明的发展日益成熟,对于物质、享乐的追求愈演愈烈,住在首都的皇室成员、达官显贵们迷恋于各种形式的休闲活动,迷醉于贵重的奢侈品( 包括他们的宠爱之物)。‘

就豢养宠物而言,猫只是其中之一,其余的还包括狗、鹰、鹤、鱼等,是以“于佛教熟练、儒家复兴、经济繁荣的宋代,物质享受就成为一个社会和政治越来越瞩目的问题。”

北宋和南宋的猫画里出现的名贵品种,以及画家有意安排的讲究的房屋、美轮美奂的庭院、优雅高贵的人物等之可能出现于上流社会的家庭中。如此极力描绘这些人的生活,目的即在于“把奢华的物质生活当作平凡的日常家居是用以表示自我身份的一种态度。”

璞石精品佳作四尺斗方动物画猫《猫趣图》

三.猫逐渐变为高官贵族的“儿戏之物”

宋代社会潮流的以上层阶级为主,无论是养名猫还是训练猎犬,这些“儿戏之物”的身价倍增,宋代是以士大夫文治为主的官僚社会,在精英阶层的文化品味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士人阶级越来越有意识地拉开与大众文化的距离,作为宋代社会的精英群体,他们日渐肯定、认同自我的身份。

对于养宠物,虽然整个社会都热衷于此,但是上流社会与普通的市民阶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无论是从宠物的品种或是宠物的生活起居等方面,普通人都是无法比拟的,哪怕是模仿,也难以超越由精英阶层着力创造的优越感。

这便是精英文化努力维持着的界限。然而,“透过 教育与科举制度的机制,文人们自庶民的阶层中脱颖而出,除了取得政治、积极的权利外,也试图经营- -种 与庶民有别的生活风格。但实现这个企图之难度也实在不难想像。

他们既源自庶民便很难与其生活之中如福、禄、寿等诸般价值观理念完全分离。”因此,如何同化精英文化里的平民色彩、巩固自己的身份以及文化地位,这颇值得时人采取一番行动。

猫画中进行了艺术性的装饰,名猫的动物性被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它们的观赏性,进而由活生生的动物变成了一道具有 “花瓶”性质的美丽风景: -一幅幅尽显荣华的猫画,着实令人艳羡,其中传递出来的信息是:这样的生活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

璞石四尺对开国画猫《五福临门》 


四、宋代人心中的“狸奴”

1.宋佚名戏貓圖

圖宋代基本上可以说是对猫最喜爱的一个朝代。在南宋的那个时候,当时的都城杭州出现了卖猫窝、卖猫儿、改猫犬、卖猫鱼等等一系列服务行业的商业式服务。

根据《咸淳临安志》记载到大概的意思是说:“杭州都市里那些人驯养的猫,长长的毛白色者较多,被译名为狮猫,一概不捕捉老鼠,这些猫大多数都是拿来观赏的。”在这个时代猫咪不仅仅是被作为一种捕鼠的工具了,更是作为一种纯观赏的宠物存在着,侧面突出了上流社会的优越感,社会上的奢靡之风。

2.爱猫第一人陆游“老先生”

南宋的大诗人陆游可以说是一号资深的猫奴,曾经在外面接一只小猫咪回了家忍不住就一口气为它作了3首诗。

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道的:“以盐裹聘请狸奴回家,常看戏座隅。时常醉于薄荷,夜夜占了氍毹。鼠穴功可方列,鱼餐赏岂无。仍要当立的名字,唤作小於菟。”看着小猫咪的萌萌的状态,连大诗人开始都把持不住了,要为它吟诗几首,甚至还给小猫咪取了名字叫做小老虎!

现代人什么事情都喜欢整个排行榜,如果真的要论宋代爱猫第一人,那个必定是最能写诗的能手陆游“老先生”。

3.受聘的“狸奴”

宋代诗人黄庭坚作有一首诗词名为《乞猫》,就同时运用到了“猫”“狸奴”“衔蝉”这三个称谓来写了一句词,写得颇有一番风趣:秋天来到鼠辈欺骗猫死,观察瓮翻盆搅拌晚上睡觉。闻道猫奴带着儿子,买鱼穿过柳访问衔蝉。诗下有注:“山谷手书此诗,题云从随主簿乞猫。”

主簿家里的猫快生小猫了,遂准备好猫鱼前去讨一-只小猫,继续未完成的捕鼠工作。这首诗的选题虽然是小事,但是黄庭坚的立意颇新,把原本是件民间俗事的乞猫变成了文人的雅趣。

作者在诗词中运用了“聘”字,这也说明了宋朝的人民对猫咪有着一定的重视,在宋朝人民的心目中,猫是一种有灵性的小动物,需要郑重地“聘”请,“聘”请的时候,必须要带上上聘礼,往往是一包糖或者一袋的盐,又或者是一串鱼(就如同诗词中黄庭坚用柳条串起来的鱼串)。

由此可知,在宋朝人的观念中,聘猫如同娶媳妇儿一般重视,他们把猫当作的家庭里的一员来对待。

宋代以后,它们逐渐地退到了深闺之中,完完全全地成了妇女和孩子生活中的鼎缀,它们的身影在绢素上越来越微小。不过,经过宋代的演化,人们对猫的态度和行为已经有了新的变化:对于猫而言,与其他动物一样,它亦具有了属于自己的象征意义:一种文化动物。

王鹏四尺斗方猫趣图《穷款》 


五、“猫蝶图”取“耄耋”之寿的美好寓意

宋徽宗赵佶在宋朝是个失败的皇帝,他在政治管理方面虽然失败,但是他在艺术方面是个好的能手,是个成功的艺术家,他的书法和绘画能力造诣相当的高。

他是个有思想有感情的画家,他画猫有一个自己拟定的主题,喜欢把“猫与蝶”这个组合画在一起,但这往往也是有他自己的思考的,猫字的谐音同“耄”,蝶字的谐音同“耋”,他们合在一起的寓意就是“耄耋”长命百岁的美好寓意。

而耄耋图在后来开始受到近现代画家们青睐,近现代画家比如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王一亭、于非闇、、谢稚柳、陆抑非、吴湖帆、俞致贞、黄君璧、刘奎龄、溥儒等等这些人都耄耋图有浓厚的兴趣,对耄耋图有很好的描述。

“百岁猫王”孙菊生国画动物画猫《耄耋图》


六、结语

自古以来,猫在农业社会中的地位要比其他动物高出一-些,由于其捕食田鼠、保卫庄稼而一-直受到尊敬一这是 古人对它的回报,借此以报天地之功;它在古人的心目中是拥有灵性的动物。花鸟画开始高速的发展,同时也开始促进了猫画的快速发展。

“耄耋”长命百岁的美好寓意,耄耋图在后来开始受到近现代画家们亲睐,流传到后代被人们借鉴和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