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名家 > 知名女书法家孙晓云:她全力以赴地走二王一脉的帖学,比别人更深

知名女书法家孙晓云:她全力以赴地走二王一脉的帖学,比别人更深

更新时间:2019-04-29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3312

孙晓云:女,1955年8月生。现任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协理事、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出版的专著有《书法有法》,个人书法专集、教学光盘及字帖多有出版。




其实关于孙晓云的书法我们谈论过不少,今天我们再来详细说说,因为她的书法作品我平时看的稍晚多一些。总起来说,孙晓云全力以赴的就是二王一脉的帖学,在这个方向上走得比别人深入。

有一些介绍上说,孙只是为了爱好,为了消闲,享受着写字的乐趣,认为写字与女红、织毛衣同工。类似这样的说法,男女书家都有,也似乎越来越流行了——把书写当作心灵闲散的形式,或者,不当那么一回事,以至于字越写越好。

表明超脱的人多了,真是这样,书坛也不会像个竞技场沸沸扬扬,为大展大赛角逐名场奔走衣食。因为消闲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它是内倾的,而不会对外在事功目的那么热切。我就是以此来衡量一位书家的,行为比言语更为可靠。

孙晓云的作品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很有灵性、灵气,字里行间格调优雅,真可用明人谢榛的几句话括之:“清逸如九皋鸣鹤,明净如乱山积雪,高远如长空片云,芳润如露蕙春兰”。除了对于技巧的研磨达到精熟,使之有良好的腕下状态之外,人固有的敏感、感悟、体验、性灵,也有过人之处。这就是与生俱来的,甚至他人终了也不能企及的。

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在从事书法这种微妙的精神活动时,它们的差别、距离有时会看得非常清楚。在孙的书法作品里,空灵洁净,笔锋起落时,情来神会,机括跃如,兔起鹘落,顷刻而成。欣赏起来心神清朗,已经超过了对于技巧的赞叹。




其次是精美。清人章学诚说:“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孙这两方面兼有,既师心,也重规矩。用笔用墨不露破绽,也不含糊,纤毫不爽,点画有致。当代书坛在奢求其大的同时,败笔满纸随处可见,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作品的艺术美感。

孙的作品一以贯之,细腻、婉美,承晋人清洁鲜莹之风,真如司马道子云:“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在行笔中的从容优雅,看似一种技巧操作的细心,实则一种风度。

第三是书写过程中的自然而然。精到易于走到雕琢一面,所谓精雕细刻,就失去自然。孙在书写过程中轻盈自在,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大处纵横挺拔,小处锋颖机灵,幽人空山,过雨采苹。宋人张表臣认为:“含蓄天成为上,破碎雕锼为下”,孙的作品可称“为上”。

一个书家写到了这样的程度,还有什么不足呢?



首先是个性的问题。孙是写什么像什么,属于善临写者。良好的楔入古人法帖的悟性、笔性使她能得其形、得其神。同时学帖面广,善于运用。但是,要认为孙的书法作品已经有了自己鲜明的个性,显然是不合适的——作品中并没有什么个性,或者说很不明朗。

她的行草与时下许多书家大抵相似,靠得很近,都学帖,都是二王遗韵,放入其中就被淹没了。因此只能说写得精,缺乏个性。金圣叹说:“写杨志,另有杨志。不是史进,不是鲁达,不是林冲”,写字也得如此鲜明,就是“这一个”。

其次是让人没有回味的余地。孙的书法,尤其是小品,犹如精美的小点心,好看、养眼,有些腻,看后无可品咂。精熟生出巧丽,表现面面俱到尽其美善,如荷盘承露,滴滴皆圆,一览而过不再回头。“大巧若拙”,可惜孙还未能由巧进乎此。

金人周德认为:“以巧为巧,其巧不足;巧拙相济,则使人不厌。”明人艾南英曾分两类评说高下,一类是“高也,朴也,疏也,拙也,典也,重也”,为上乘;另一类,“妖也,渺也,诡也,俊也,巧也,排也”,为不足。孙的书法,沾了“俊也”,“巧也”的边。




第三是轻滑。大字尚生涩一些,小字则轻滑。从笔迹上看,奄忽成篇,这几乎是善书者技巧娴熟的拿手好戏,手上没有阴力,顺水行舟,越写越顺,只是锋颖在纸上滑过。由生人熟是学书之必须,由熟返生,逆水行舟,蕴藉沉著,岂能无视。她却都在迅疾的潇洒中,化为乌有。

我们对一些作品难以释手,正缘于有着深厚的内在可以咀嚼。否则,只是好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