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名家 > 祁海峰作品 书画名家祁海峰 祁海峰代表作 【欣赏 价格 图片 鉴定】

祁海峰作品 书画名家祁海峰 祁海峰代表作 【欣赏 价格 图片 鉴定】

更新时间:2022-05-10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554


祁海峰,1964年生于河北省武安,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北省政协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文联驻会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作品曾参加第七届、八届、九届、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及其他国内外大型美术展览。先后在法国巴黎、悉尼、意大利、北京、河北、广东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在国内外大型画册及专业刊物发表。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天津美术馆、美国加州博物馆、中国台湾山艺术基金会等国内外美术机构及友人收藏。

出版有《生存的风景—今日中国艺术家祁海峰》《祁海峰油画作品选》《西藏风情—当代美术名家祁海峰中国画》《水墨延伸—当代美术名家祁海峰》《风声—海峰水墨》《山水牧歌—祁海峰作品集》《中国友联画院美术书法精品汇编第十四卷—祁海峰中国画》《中国美术家大系第十五辑—祁海峰卷》《祁海峰中国画作品集》等专著。


海峰,雄浑崇高的喻象

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主编 / 尚 辉

祁海峰在中西绘画上的探索,是通过雄浑崇高的审美喻象去获得统一的。

作为油画家的祁海峰,在油画的现代性与当代性探索上已形成了自己切入现实社会的独特视角和个性图式。他的油画虽然具象,却绝非写实再现。而是时空交错地将现实与历史的人物形象,置入富有寓意的历史场景或文化境域中,以此表现他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他的这些油画作品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向性,既不是直接呈现欢乐、甜蜜和优雅的审美趣味,也不是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平凡朴素的诗情,而是从历史的场景中寻觅苦涩,在现实的境域里探寻刺痛。他的画面由此而形成了凝重雄浑的意象并充满了想象力与梦幻性,犹如潜意识的意识飘浮和思绪流淌,在奇幻与诡异之中释放出劫痛与悲剧的张力。

作为中国画家的祁海峰,也让人们看到了他不俗的立意和对于中国画笔墨的感悟。他的山水画气象宏伟,境界深沉,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山川草木之情,而是让人觉得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寄寓和象征。那么,这种山水画是否也和他的油画构成了某种同构的关系呢?或许,他的油画《惊恐的羊群》和中国画《太行启明》,已揭示了他的油画与中国画在语言上的异趣和精神审美品格上的同一。《惊恐的羊群》中似中国山水画观照方法的自然环境描写,表明了祁海峰在传统中国画方面的深厚素养;而他在油画上追求的这种悲剧性与崇高感,也在《太行启明》这幅中国画作品里获得了一种新的转换。作品通过超现实时空表达的,无疑是浴血献身的英魂在雄伟的太行山获得更生的意象。这幅具有象征性与表现性的主题山水画创作,几乎构成了祁海峰所有山水画表现的审美基调。也即他的山水画是局部的实写与整体意象的统一,而这种实写虽然具有传统的笔意墨蕴,却具有山石坚硬的质感表达;这种意象虽然具有中国山水画的观照特征,但呈现的境界并非灵动秀丽、恬淡幽深,而是在苦涩凝重之中生发出一种刚健峭拔、雄浑崇高的审美品格。

祁海峰的这种从油画到中国画、从中国画到油画的创作推演与互动,让他的创作观念与创作方式获得了双重的审美镜像。也就是说,他在审美追求上试图从现实中提升某种雄浑崇高的审美精神,而在艺术语言上却因这种精神的呈现而修正与创造了新的语言范式。就中国画自身的审美体系看,他的山水画无疑具有中国画的传统文化精神与笔墨观照自然的独特表达方式。在借鉴传统方面,他的山石皴法以干笔勾皴为主,将斧劈与散锋结合在一起;在吸纳现代方面,则是把抽象水墨自然渗化的意趣作为流云变灭的空间予以表现。这些传统与现代的笔墨语言的运用,既赋予了他的山水画以笔墨的境界,也为他的山水画增添了文化的厚度。尤其是他从传统中整合出的枯笔散锋皴,强化了山石质感的表现,而这种山石的可触摸感,也恰恰是他通过山石的体量和山体的气度来表达雄浑与崇高审美品格的载体。

或许,枯笔散锋皴强化了祁海锋作品中的山石与山体的质感表达,这种质感的表现性也让他从一般性的山水画审美范式中挣脱而出。譬如,他的这些山水几乎略去了树木植被的表现,凸显了云雪在山石之间的穿插与对比,这使他的山水逐渐疏远现实性而趋向象征性或超现实性的审美诉求。枯笔散锋皴还增强了他画面的硬度表达,那种棱角分明、瘦骨嶙峋的山体与山石本身,就背离了田园牧歌式的山水画传统审美视点,而具有一种屹立不倒、伟岸峭拔的风骨。这种枯笔散锋皴还赋予了他的山水画对于山石细节的刻画,特别是群峰在日光与月光的斜射中呈现出的褶皱变化与丰富层次,无疑也渲染和营造了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悲壮意象。

显然,祁海峰是当代画坛上进行跨文化创作的两栖画家。这种跨越性不是以油画为主,以国画为辅;也不是以国画为主,油画为辅。而是在各自的艺术语言方面都做到某种深度,并在审美的精神境界上形成统一映发。这表明,祁海峰不仅是一位注重手上功底的画家,而且是一位用思考和感悟去创作的艺术家。

其实,他的名字最像他的画。所谓“海峰”,正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那种悲壮凄美的至境。这岂不就是他跨越中西艺术而凸显的一种人生险峰处的风景?

中国艺坛,出现艺术家搭行串界,成就大事业者,肇自鸦片战争之后西学艺事东渐以来。旬慧生原本是梆子行当,后改唱京戏,一举成为“四大名旦之一”。吴昌硕作为书法家,五十多岁后画起花鸟画,后来成为一代宗师。而徐悲鸿、林丰眠、刘海粟、关良、吴冠中等,都是油画家涉足中国画,成为影响巨深的艺术大师。

从以上这些先贤艺坛趣事,考索他们艺术人生的轨迹,以及传为佳话的前因后果,虽然其缘由各自有别,但其中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心性所至,还有时代的召唤……

当今中国画坛,“八五思潮”之后近二十年间,暗暗涌动中国水墨探索浪潮,其中有不少油画家参与其中,最具代表性是尚扬先生,他的实验性水墨,以油画家的视觉及他的解读方式,从水墨元素到语言的提炼及运用,经过重组异化,所构筑的新图像,为我们展现的是另一片天地。我以为与尚扬相近似的搞实验性水墨的油画家,实际还是属于中国画那道门槛的槛外人。而另一类搞中国水墨的油画家与前者不同,他们一无反顾地跨进中国画那道门槛,变为槛内人。他们各自选择适合自己某一中国画画种,从头做起,经过艰辛卓绝的磨砺,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可喜成绩。其中油画家祁海峰就是佼佼者之一。

画家祁海峰,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近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山水画研究与创作,一个油画家以自身的条件,涉足中国山水画,不可回避的是要经历由碰撞,衍生参合,由参合到纯化,推衍出一条路径,这是走向成功的一种特定的规律。而祁海峰在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之后,他的山水画作品以形成自家的面貌。


作为油画家,祁海峰涉足中国画山水画,若是追问为什么,那是多余而幼稚。就绘画而言,只有画种门类的差异,没有大艺术的限界。因此,当一个艺术家到了饱胀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就要为自己寻找新的生命河道,乃至改变流向,奔出一条岔路。而画家祁海峰是一位心存轻盈敏感的体性,发寻常之想,唯有山水画能探得天簌的幽微与神秘,以解困顿的心结,获得渲泄的快意。因此,这是自然而然的事。然而,我以为只有心怀畅达,才情敏慧,画道通于大道者,才可能有如此胆魄。

画家祁海峰的山水画,不欲以传统山水画成规成法,循规蹈矩进行创作,而是因物用法,有感成图。由对自然造化的感受衍生情感表现的诗化,且明显地体现着主观的审美价值判断。并以一种独特的横笔笔式,勾勒万象,随意横涂直抹,并兼施大墨,形成大的块面,在置陈布势上施展工夫,对阴阳向背和深远关系及整体气局的把握,将皴、擦、点、染融为一体做足细活。因此,他的作品外向气机畅旺,内含幽深玄远,展现着厚重沉稳的天地之大美。

昔曹丕言:“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为文为艺都是一个道理。时下,书画家多困于求形求意,而知求气者不多。何为画中之气?古而新,朴而雅,犷而秀,动而静,慎终追远,平淡中和的文化气息。按王国维之见,此乃为阴柔与阳刚之外的第三种人文精神,这在祁海峰的作品也有显现。

另外,还有更值一提的是,他的作品体现着对于画家最敏感最要紧的话题,就是宁要缺失的特色,不要流于竸美的雷同。就这一点表明,如果画家没有慧心灵眼,博大胸襟,及超凡的才情,是难以有此建树。

纵观祁海峰的艺术历程,在我反复品读他的作品,经过一番思量之后,可以认知的是他经困惑之后,心灵得到安顿。这预示着走入成熟的标志,也是才智待发的动力源。深信他在入真道,举正脉,深悟“予智自雄独矜创造”先贤之言,深修精研,愿与海峰共勉。

曾经用饱蘸激情的油彩和画笔为读者创作和奉献了诸多幅精品力作的我省著名油画家祁海峰,近几年来在致力于精心经营河北省美术家协会这个“美术家之家”和从事自己的老本行——油画创作之外,又笔走龙蛇、挥毫泼墨,在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中国画园地上辛勤耕耘,且出手不凡,屡有佳作。最近,我读了他新近出版的水墨画册《风声》,深深地为作品中所显现出的作者的睿智与才华所打动,深深地为作品中充盈和透露出的勃勃生机以及扑面而来的潮水般涌动的雄风豪气所激动,激动之中便油然生发出诸多的感怀。

海峰的水墨画多以大山入画。他笔下的大山或崇山峻岭或悬崖峭壁,或峰峦叠嶂或独步青云,或阳光灿烂一览无余,或云缠雾锁景象深幽……都无刀劈斧凿精工雕琢之痕迹,似乎是随意挥洒,自然天成。然则在看似不经意的笔点墨洒中,一山,一石,一景一物却显得雄浑、壮美,大气磅礴,豪气充盈。读海峰的水墨山水画,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间,你可以尽情地用心灵感受大山深沉的呼吸,尽情地感受大山强烈的脉动,尽情地触摸大山身上滚烫的血液和四季变化的体温。可以尽情地在画家营造的气相中,神游妙思,用情感和目光与大山交流、对话,诉说衷肠,进而从大山身上获得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这种“象外之象”是画家以大山为载体,用自己几十年来的生活阅历、文化积累、艺术涵养、知识学养、品德修养、生命感悟为我们创造的水墨空间,这种水墨空间不属于任何人,只能属于他自己。

海峰的水墨画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效果,我想首先是与他长时间从事的油画创作分不开。油画创作的实践积累和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和揣摩,使得他的眼界更宽,心胸更博大,境界更高远。因此,他在用传统的中国画笔墨进行创作时,实际上就自觉不自觉地吸收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元素。多种文化的融合与互补,共同作用于画家的脑海,使得画家与生俱来又经后天磨砺的个性一下子得到释放,生命里那种阳刚与雄健也便呼之欲出,随之跃然纸上。难道不是么?无论是他的《晨光》、《揽胜图》、《雄观图》、《七贤吟诗图》,还是他的《春泉》、《太行春色》、《雪域》、《雾锁雪山》等,都可以从中窥见他在中国画写意手法中所融入的大量油画创作技巧和元素。这种油画创作手法的融入,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审美趣味,使得整个画面色调分明,笔墨多变,显得更厚重、更深遂、更富有内涵和质感。于是,也就更强化了作品对读者情感的影响力和对心灵的穿透力。

其次,海峰笔下的大山之所以雄浑大气,动人心魄,不能不说他是个人内在气质的一种外化和彰显。海峰生长在太行山,从小便与大山为伍。大山除了满足他生命需求之外,同时也把山的品格与灵魂赋予了他。从此,他便与大山发生了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他的生命密码和生命信息也便无可辩驳地同巍峨高耸的太行山相对接与之相对应。尽管他走向了城市并走过千山万水,他的根脉依然深深地扎在太行山里,情依然为太行山所系。这种生命的传承与文化的传承,铸造了海峰的性格,深化了海峰的思想,丰富了海峰的人生阅历,因此他在渲泻自己几十年生命体验和生命感受时,自觉不自觉地便会选择大山作为载体。只有这样,他的情感才会如此地得到淋漓尽致的挥洒和渲泻。他的审美理想中那种崇高雄健、刚毅、昂扬向上,百折不挠的英雄主义意识便会与大山的雄浑壮美契合在一起。进而也便营造了一种灵动、雄健壮观的物外之象。这种物外之象,实际上发源于画家之心,是画家超越了有限物体存在而进入无限时空的一种生命体验和审美追求,他阐释着画家的生命观和宇宙观。

还有,海峰的水墨山水或人物之所以不流俗不落俗,还源于他对中国画水墨技法运用的理解和领悟。“自然”、“自由”、“自如”、“身心恬淡”、“有法亦无法”、“有形亦无形”、“神思妙悟”、绘画“功夫在画外”等,他深得其味。因此,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笔墨线条具有很强的运动感,无拘无束,不施不舍,象流动的泉水、象流动的乐章。自然,他笔下的山也就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大山的描摹和再现,而是画出他自己的“心中之山”、“心中之水”。因为在这种水墨山水里,附着了他的灵魂和精神,因此他笔下的山也就不同于别人笔下的山,区别就在于境界、视野、观念、个性的不同。


好的艺术作品,贵在能激活人的思想,开启人的心智,放飞人的心灵,使读者或是观众能通过大脑的审美活动,领悟人生,陶冶情操,获得力量与美感,达到精神的愉悦和满足。画家给读者创造的思维空间越大,读者的主观意识进入画家作品的成份就越多,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就越强,这样的作品也就越具有对情感和心灵的影响力和穿透力。在这一点上,海峰做到了。艺无止境,今后他还要努力去做。

海峰曾是全国最年轻的省级美协主席,目前仍然是全国最年轻的省级美协主席之一。众所周之,他的油画创作目前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他的国画创作用他自己的话说,起初只是为了“凑凑热闹”,无意为之。不期“无意插柳柳成荫”。几年下来,他的国画水平也竟然突飞猛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真是可喜可贺!当然,海峰的水墨山水目前还不能说已经尽善尽美。然,布衣荆钗,掩不住国色天姿,从他创造的水墨空间和意境里,我们似乎意境看到了他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画笔轻挥雄风在,水墨漫泼豪气存。我这样来形容海峰和他的水墨作品,大概不会为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