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代名家 > 清代郑板桥擅长画什么?(郑板桥的代表画作)

清代郑板桥擅长画什么?(郑板桥的代表画作)

更新时间:2022-03-06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31413

以郑板桥为首的“扬州八怪”不落俗套,自成风格,其中郑板桥擅长画竹子。

郑板桥是中国清朝最著名的艺术家,现在人们对清代书画十分青睐,但最喜欢的是郑板桥的作品。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诗书画,被誉为“三绝”。

那么郑板桥擅长画什么?郑板桥最擅长画竹、兰。

郑板桥一生画了很多东西,包括竹子、兰草,石头,还画了松树和菊花;但是郑板桥一生中画竹子最多,其次是兰草。

郑板桥曾写诗总结自己画竹子的经历: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消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虽然这首诗很短,但其中包含了郑板桥对竹画的深刻理解。郑板桥认为绘画应该是精心的,不精心就不能成就卓越。绘画也要达到删繁就简的最终目的。因为艺术达到一定境界之后一定要简单,不能极其复杂。一个简单的元素表达作者最深的思想。

郑板桥认为绘画应该追求三个阶段:生、熟、生。用郑板桥自己的话来说意思是“眼中有竹,胸中有胸,胸中无竹。”这才是最高阶段。

现在郑板桥擅长画什么,还是竹子,因为他研究竹子的时间最长,最喜欢竹子。竹子也最能体现郑板桥的气节,至于其他植物,郑板桥虽然涉足已久,却没有竹画得好。

事实上,除了绘画,郑板桥在书法和诗歌方面的造诣极高,但都被绘画所掩盖。他的诗、画、书被世人称为“三绝”。

与绘画相比,郑板桥书法更具个性,体现了“奇”和“野”两个特点。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来看,称他的书法为“丑书”、“乱书”并不稀奇。

“怪”是从字体形式来看,他的字与端庄无关,字体形式大多向右倾斜,看起来歪歪扭扭。而且他写的时候笔法极不一致,经常把隶书、楷书甚至篆书的笔法混为一体。“野”是从字体风格来说的,他夸张用笔,有时故意写出奇怪而张扬的线条,就像发泄自己的不满,表达自己离经叛道的个性。

郑板桥书法虽然看起来奇特狂野,但却极具个性和气势,给人苍劲质朴、奇峭险峻、视觉冲击力强的感觉。

郑板桥擅长画竹子,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他有自己的性格,非常欣赏竹子的性格,经常用它来激励自己。郑板桥也是当时著名的怪人,虽然性格古怪,但无法掩饰自己的正直,这也是他深受百姓爱戴的原因。


郑板桥画竹子特点

郑板桥画竹子嫩竹老竹,泼墨有香有淡,11枝竹,新、老、前、后,层次清楚,既互相交叉,又各自独立,极富立体感,他画竹子的境界真是到了胸有成竹的境界。

郑板桥用“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发展经历了这个三个境界,

1、眼中之竹——审美意象的雏形

郑板桥画竹子初级阶段是“眼中之竹”就是现实的竹子。既然“竹”这种客观存在物成为“眼中之竹”,它就很明显的带上了人的因素。

2、胸中之竹——审美意象的完整显现

“胸中之竹”的显现是艺术创作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胸中之竹’是艺术家构思过程中所形成的竹的形象。艺术家把思想情感融入物象,把精神情操寄托在物象之中,并按这种需要对‘眼中之竹’加以修改、补充,在胸中形成完整的竹形象——艺术意象。”

3、手中之竹——审美意象的物化

由“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第二次飞跃。在这一阶段,创作主体要通过特定的手段把胸中之意发抒出来。对于郑板桥来说,就是“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创作一幅画——胸中意象的承载者,也就是审美意象的物化。艺术作品的完成并不是审美活动的结束,画家在画完一幅画后可能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郑板桥画竹子总是跟石头、兰花搭配,协调而美观。

郑板桥画竹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感觉画面中的竹子在风中瑟瑟飘摇,但是其实就是静静的竹子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