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字画百科 > 石涛山水画中的“小景”构图,大胆新颖,独具风采

石涛山水画中的“小景”构图,大胆新颖,独具风采

更新时间:2022-01-12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510

石涛不但是近代一位山水画理论大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山水画大家,这从他的“小景”山水画册页可以明显地感受得到。石涛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主要还是得力于他的山水画理论,还有就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绘画实践。细览石涛的山水册页,可以看出,他的山水画与清“四王”的摹古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石涛的每一帧册页都显得非常空灵活脱,妙趣横生。本文主要探讨他的“小景”构图是如何大胆新颖,独具风采的,不当之处,欢迎大家多多包涵和指正。

一、何为山水画“小景”构图?

先来看一下什么叫山水画中的“小景”构图?所谓的“小景”构图,其实就是小幅面的山水画册页,不同于北宋全景式的大山大水。类似南宋马夏的边角山水,选取自然山川的一角,或者几棵树,几块石头,配上一些点景小人,加上道路桥梁、渔船、小房子之类的物象,就构成了一幅幅趣味十足的山水小品。

“小景”构图,不同于传统的大山大水的构图,主要特点是画面东西少,如果构图中规中矩,就很难画出具有强烈生命力的作品。

二、细品石涛的“小景”构图,你能感悟到什么?

石涛的存世山水画,主要还是以“小景”山水画为主,大幅面的山水画真不多见。咱们挑选一套石涛的《金陵怀古12帧》册页,看一看他的这些小景构图,是如何让观众觉得空灵活脱、妙趣横生的。

《金陵怀古12帧》创作于1707年秋,现藏在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此册是石涛晚年代表作,共计十二开,每开写金陵一景,用笔奔放老辣,水墨淋漓,构图大胆新颖,独具风采,是典型的石涛成熟时期作品。此册的创作动机是石涛是对金陵(现南京)的怀旧感怀,借以寄托自己的人生信念。此册画幅非常小,都还没A4纸那么大,高24厘米,宽20厘米左右。

打开石涛的《金陵怀古册》,细看第一帧,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是不是觉得寒气逼人,荒凉到极致。这样的山水画构图,古人有画过吗?

你看,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来了一座孤零零的的小山坡,山坡的采用中侧锋皴擦,墨色淡雅醒透,中侧锋混用。山顶两间小屋,采用横竖布置,错落有致,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一位贫士临窗而坐,面向观众,屋内没有多余的陈设,甚至连一张凳子都没有,可见这是真正的家徒四壁。为了营造这种清贫到极致的气氛,山顶布置上几颗歪歪斜斜的掉光叶子的枯树。为了加强构图的节奏,在半山腰,点缀了一颗枝叶繁茂的杂树,杂树旁边简要示意了一道门墙,强调这是进入山顶小屋的大门,是必经之路。门外连个人影都见不着,甚至连飞鸟都不愿意停留此地,可见,此地的多么荒凉。注意画面的右下角,是一段遒劲有力、逸趣横飞的题画诗词,占了画面篇幅的三分之一左右,与整幅画面相映成趣,浑然一体。

咱们来细读一下,石涛写了些什么,寄托了什么样的理念,他到底要向大家展示何种意图?读一读你就明白了。

清趣初消受,寒宵月满园。

一贫从到骨,太叔敢招魂。

句冷辞烟火,肠枯断菜根。

何人知此意,欲吟且声吞。

——清湘大涤子一枝闭门语

“清趣、寒宵、一贫、到骨、句冷、肠枯、断菜根、声吞”,这些关键词是理解石涛画此帧的真实目的。读来让人唏嘘不已,人生短暂啊!古往今来,人们苦苦追求的荣华富贵转头就不见了,如过眼云烟。那些弄权一时、醉生梦死的当权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莫不凄凉万古,遗臭万年。只有那些甘受清贫,独守内心宁静,保持朴实个性,看淡一切的独行之士,才可能真正达到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不朽境界,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如当权者那样遭受永久的凄凉。

这就是石涛营造如此寂静荒寒境界的真实意图,后人能有几人真正明白呢?

接下来的十一幅图,石涛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人生理念,凭借高超的笔墨功底,采取了不拘一格的构图形式,每一幅都给人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引发深层次的思考。让人在观画的过程中,内心逐渐平静了下来,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和是非成败,并沉醉在石涛的画境中,穿越时空与石涛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

三、结语。

石涛的“小景”构图,独具风采,精彩纷呈,往往出乎你的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这些画面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但又说不出具体名字。结合画面的题画诗,你完全可以体会得到石涛在画面中寄托的人生理念和独具一格的创造精神,并让你沉醉其中,深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