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字画百科 > “心灵的活脱”才是山水画创作之核心,如明此理,必能大进

“心灵的活脱”才是山水画创作之核心,如明此理,必能大进

更新时间:2021-07-31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162

山水画创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画家画了十几年甚至一辈子,还是创作不出生机勃勃的山水画。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画家的平时的努力方向搞错了。他们只注重笔墨技巧和描摹外形的训练,从不把内心的体验放在第一位。导致他们的心灵闭塞,迟钝麻木,不够灵通。这样创作出来的山水画,总是带有别人的影子,根本不是自己的东西。其笔墨往往僵死呆板,刻意枯燥,毫无生机活力。本文就此问题展开简单讨论,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多多批评指正!

邹丰羽山水画《君问归期》

一、什么叫“心灵的活脱”?

何为“心灵的活脱”?

所谓的“心灵的活脱”,是指画家内心灵光通透,对宇宙造化的感悟极深,一点就透。他们深知宇宙万物生生不息之理,作画之道犹如造化造物,活生生的。在用笔用墨时没有被古人所束缚,完全听从内心当下的指挥,任由情感的波动起伏,达到了真正的自由自在的大境界。这种状态下的创作,就称作“心灵的活脱”。

曹来宾山水画《苍山集翠图》

二、“心灵的活脱”是山水画创作的终极法则,培养一颗“活脱之心”极为重要。

很多画家之所以画不出生动活脱的山水画,最关键的原因是心灵被尘俗给遮盖了,满脑子的功利。在作画时,心里在盘算我这一笔下去,可以折合多少银两,这么大的尺幅,能给我带来多少收入。

在这样的状态下,其山水画创作带有非常明显的任务性,是非常勉强的,是被迫的,其内心是扭曲的,与画学之道完全背道而驰。

画为心迹,有什么样的内心,就有什么样的笔墨痕迹。画画讲究回到童蒙状态,回归人的本性。也就是老子说的“婴孩”状态,这样的状态,其内心是通透的、明亮的、没有被世俗名利所遮盖。在这样的状态下创作,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自然而然的、没有丝毫勉强和造作,落笔就会忘记心手、破除一切束缚手脚的“规则法度”,完全享受在当下的笔墨体验中,哪怕某一笔、某一棵树或山水貌似古人,但都无妨,这都是无意中的暗合。一幅画创作完成,自己的身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放松,达到真正畅神写心境界,也就是“心灵活脱”的创作终极法则。

李树林山水画《溪谷清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心灵的活脱”是山水画学习和创作的终极法则,需要你多加修炼和静心感悟。只有内心心灵活脱了,才能有效地抛弃外界的干扰,达到心手相忘的童真状态,才有可能真正进入自由创作的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