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奇丑的楷书入选了国展,专家说了两个原因,他都做到了

奇丑的楷书入选了国展,专家说了两个原因,他都做到了

更新时间:2021-05-27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710

当代书法不同于以往,它要求人们在书写时既要坚守传统,又要创新。根植于传统就是要去学习传统,还不拘泥于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个命题对于很多学习书法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些人写出来的作品要么过于传统,要么过于创新,想要入展于中书协举办的书法展是微乎其微的。

而曾宪良作为一名喜爱书法的人,他参加的书法展上,其作品每次都能引起评委的注意,几乎次次都能入展,那么,他用了哪些方法做到了书法的要求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作者简介:

曾宪良是湖南人,自幼喜爱书法,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赛和十二届全国书法展,曾获得一等奖和入展、优秀奖多次,作品先后被国内外机构和藏家所收藏。曾宪良擅长楷书和行草书书法的研究与创作,作品碑帖融合,艺术气象浓厚。

作品特点:

对于任何一件书法作品来说,它只要是取法于古人,就会散发出自有的艺术魅力。初看曾宪良的书法作品,所反映出的特点就是“拙与巧”,“拙”主要是来自于更早时期的古人作品,如他在作品创作中,更多地是取法于《好大王》,它的特点就是巧拙与质朴,这一点曾宪良把握得十分到位。另外,在创作上,他在作品中营造了一些现代艺术的理念,使作品更有展厅效果。

入展的主要方法:

多帖融合,笔法交融。中书协提倡要根植传统,还要鼓励创新。每个人所创作的作品要能让评委一眼能看出取法哪个碑帖,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但如果既能看出作者以哪个为主,又融合了哪些碑帖,这是有难度的。曾宪良在十二届国展上的入展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他是以《好大王为根基的,其中又加入了颜真卿行书的笔意,同时,又使用了一些篆籀的笔法,使得书体自然又高古,入眼于评委眼中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用墨自然,营造书意。当代书法展览中的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墨法的使用,尤其是一些大字书法中,一些作者在书写中以“自然而然”的方法,展现书法的某种意境之美。曾宪良在创作中,能大胆使用墨法为作品营造出驾驭墨色变化的能力和作品的水墨意境,给原本楷书的古板增添了艺术气息。通过墨色的变化,一方面使书写自然而然,另一方面,在墨色的渐变过程中,给作品增加了矛盾关系,使得书法哲学更富于多变的内容。

对《好大王碑》解读:

《好大王碑》是东晋时期高句丽的一块碑石,它是一种过渡型书体,是由隶书向楷书的转变过程,在书法史上极具意义,是人们研究书法史的重要佐证。兼于是一种过渡书体,因此,书法史上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是隶书,但也有人认为它是楷书,也有人称它为隶楷。

《好大王碑》主要特征是:书体方整不方,古朴自然,看似平淡,但蕴藏着很多的艺术气息,变化无穷,在字中显现出了收放自如的特点,一直以来成为书家必学的一块名碑。由于它属于一种过渡书体,字中既有隶书的遗韵,又有楷书的基本特点,但这些点画中所显现出来的并不明显,而是笔到意足,似方似圆,似提似按,似篆似楷。其笔法特点明显多以篆书为主,但又不乏楷书的提按与撇捺画的某些特征。

从上面的一些简单分析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曾宪良入展全国书法展览,并不是偶然的,他基本遵循了中国书协倡导的书法理念,在自己的创作中,灵活地运用各种书写方法,可以说是打了一种综合性的组合拳,他并没有把学古得来的照搬于上,而且还添加了一定的时代性和个性理解,不失为一种创造性的书写。这样的书法创作有几人能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