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名家 > 书法 > 不专业的感官审美,毫无价值——谈普通人的书法审美

不专业的感官审美,毫无价值——谈普通人的书法审美

更新时间:2020-09-26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725

审美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普通人并不具备审美能力。

这里的“普通人”指的是没有深入过书法实践的一类人。

徐朝江四尺对开书法作品《爱莲说》

所谓的书法实践是指,在一条正确的书法道路上有过一定时间的学习,而非拿过毛笔就叫实践。

所以题目应该这样理解——没有经过一定程度的书法的普通人,不具备有欣赏书法的能力。

好像这样说还是会得罪人,为什么?听我慢慢解释。

我的作品下面出现过一条很有意思的评论。

一位书友说,我的书法作品没有给他带来审美体验,但是说自己好像也并不是没有审美能力,因为他面对兰亭祭侄这样的帖就会为之倾倒。

之所以说这个评论有意思,是因为他代表了大多数没有深入过书法实践的书法爱好者的状态——

感觉自己“懂”书法,因为能“欣赏”得来名家法帖;又觉得自己不懂书法,因为“欣赏不来”现代人的作品。

这个状态背后更深层的东西其实是人在心理层面习惯性地“高估”自己,潜意识希望自己具有某方面的天赋:比如一定的艺术感知力;一定的审美能力;甚至能够发现一幅好作品的眼光。

同时的,还会为这种“自我高估”,寻找肯定的因素,就好比“面对兰亭祭侄能为之倾倒”。

其实深入探究一下会发现,这种状态根本经不住推敲。

所谓的“欣赏”的来古帖,更多的是主观性的反应。而主观的反应来源于客观的认知。中国人都知道兰亭是第一行书,单凭从古至今“第一”的这一权威身份,就足以使一部分人倾倒——为啥倾倒?不知道。几千年历史已经给与了它这个地位了,你再做那个反对的声音,没有意义,倒不如“倾倒”一下,显得自己似乎有点审美素养。

而现代人的,批就是了,反正不如古人的总没错。

但若拿一张名不见经传的古帖与现代人的同时摆在他面前让选择,呵呵,去掉了那层心理加持,结果还真不一定。

看到这里,就会发现了,我要批判的是仅凭感官去审美书法的一类人。这种审美毫无意义也毫无内涵。不能针对作品内容提出有专业性的意见,一味的以阐述感觉为主,抱歉,个人的感觉真没那么重要。

既然已经得罪人了,干脆再得罪更具体一些吧。

徐朝江新品诗词《诫子书》

台湾有位美学评论家,蒋勋先生。他也评论书法,但会发现他评论的都是一些感官性的东西,再就是美学文学历史往上堆砌。而笔墨章法用笔技巧结字等等一概不讲。

而蒋勋先生的书法呢,客观的说,只能说挺有趣味的吧。但也能看出他并没有深入的系统地进行过书法实践的学习。

我本人很敬佩蒋勋先生,他的作品也能够带给我很多启发。但我们实事求是地说,专业性的书法审美,先生是没有的。

而普通人,至高也是做到蒋勋先生这种程度,把你感官性的审美体验谈出一篇散文来。至于对于作品内部的技巧评判,你得承认,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你还真说不出来。

那难道“感官性书法审美”就不能叫审美了吗?可以!但没有价值且不可证伪。

所以我只说蒋勋先生缺乏“专业性的书法审美”。因为蒋勋先生有着足够的文化底蕴和美学修养。他能够言之有物,将审美对象阐述出带有文学性与艺术性的文字,这是有价值的。

然而事实上,普通人,别说将感官审美谈出一篇散文了,可能连具体的感觉,用语言表述都表述不完整。

大多只是用“很漂亮”、“看着舒服”、“端庄”、“灵动”、“精神”或者“古朴”、“厚重”、“苍劲”等等这些水词去堆砌。

我很喜欢的一个国家博物馆讲解员袁硕,在谈到给观众做讲解的时候说,尽量避免使用“水词”。

什么叫水词呢?比如说介绍一件青铜器,如果你说“这件青铜器气质端庄。”这就是水词,无所谓讲不讲,因为每个人对于气质感受不同,对于端庄理解也不同。所以这是一句不会错的废话,不可证伪,也没有意义。

但如果说“这件青铜器中锡含量比例明显高于同类器皿的平均水平”。这就是一句有价值的话,因为它当中含有信息,可以验证,这就属于干货。

水词只要背书套用就行,没有价值;而干货则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去思考,调用所学,组织逻辑构成语言,最后才能带给别人一个有价值的信息。

我认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审美能力,是从他所说的审美语言是否有价值来判断。

这个道理放在书法审美中更是如此。如果你不能“言之有物”,那又能“审”到什么“美”呢?

而“言之无物”,更大的原因是在这个领域的知识有限。谈书法却没有涉及过书法实践,所以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有什么可说的。如果迫于实际情况不得不说,就只能拿些水词堆砌。

那什么是专业的书法审美呢?我试着讲几个点——

1.能看出作品的取法,这是最基本需要具备的;

2.能看出作品的用笔特点,如能指出其精彩之处或缺憾处则更佳;而看用笔技巧也是看一位书家的基本功夫;

3.能看出结字的变化,点画的不同处理;

4.能看出章法上的变化,气息呼应处,节奏与气势;

5.能感受到作者对于作品的思考,处理,情感变化以及布局之意。

以上。如有遗漏欢迎书友们加以补充。

徐朝江四尺对开书法作品《人生赏心十六乐事》

补一句。

可能有些书友觉得我是不是太在意评论了。放心,没有的哈,我习惯去思考评论背后的一些因素,有时候会拿可探讨的来做素材。这样生活比较跳脱点,省的老是写专业性的东西,也挺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