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名家 > 王承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随性中呈现生活的美感

王承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随性中呈现生活的美感

更新时间:2020-06-30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492


王承天擅长工笔花鸟画,画风严谨,设色清雅,重写实,常以山花、水鸟、草虫、鳞介入画,表现自然之美,生活情趣甚浓。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内各类画展并获奖或被收藏。


王承天:1941年生于北仑大碶王隘村,高级讲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镇海区第三、四、五、六届政协委员。擅长中国画,尤精工笔花鸟。曾出版《中国美术家——王承天》《中国画画法》《平淡之中见绚烂》《画蟹技法全解》《工笔扇面草虫画法》等十余种画集和技法类图书专著。

当年,王承天从镇海中学考入宁波师范学院数学系,外人很难理解,数学与书画这貌似两个世界的东西,怎么会在王承天身上得到高度融合。

王承天说,读小学时他最喜欢上写字课。他初临颜真卿的楷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年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这首颜鲁公的《劝学》诗,王承天到老都在背诵。其后,他又临习文徵明、赵孟頫等人的字帖。他的字写得清隽儒雅,十分养眼。

王承天画画,最初是照着《芥子园画谱》临摹的。几个月下来,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法后,他开始创作。梅兰竹菊四君子是他的最爱,课余就用画画来消遣和解乏。这一描一写、一静一动、一张一弛的寻常日子,将他带入了艺术的殿堂,使得他感受到了艺术奇特的魅力而欲罢不能。

当年,王承天也曾有过报考美术学院的念想。他和高他一级的镇海中学校友金林观志趣相投,很谈得来。金林观后来考上浙江美院(今中国美院)国画系,师从潘天寿、陆俨少、吴弗之、潘云、诸乐三等名家。

王承天却与美院失之交臂,考入了宁波师范学院数学系。但他和金林观常年有书信往来。金林观知他爱画心切,常将诸乐三等老师的课堂示范画寄给他,供他观摩、学习。他和金林观的友谊长达一个甲子,且历久弥新。两人聚在一起时,总有说不完的话。

王承天还常常回忆起与甬上书画家凌近仁的一段忘年交。1962年初春,王承天被分配到高塘学校教书,与凌近仁偶遇在宁波政协书画组。在那里,他见到了凌老的一幅《幼吾幼》,甚是喜欢。

于是贸然跑到凌老寓所,拜见了这位仙风道骨、长髯飘飘的老者。凌老对王承天的造访给予了热情接待,还当场画了一幅荷花。能亲眼见到凌老作画,王承天欣喜不已。

自此之后,凌王二人就成了忘年交。每逢春节,凌老都会给王承天寄来用毛笔书写的拜年信。可惜这些珍贵信函都在“文革”时散失了。有次王承天画了几只麻雀寄给凌老,凌老回信时称王承天为“承天同学”,这让王承天觉得受到了抬爱。

1964年,王承天被调到镇海县文化馆帮忙,其间认识了许多宁波书画界朋友,进一步扩大了视野。

“文革”开始后,王承天喜欢的花鸟虫草被打入“封资修”之列,他只好另辟蹊径,画起了半夏、白毛夏枯草、金钱草、金银花等中草药。画这些野趣盎然的植物,使王承天的工笔画技法日趋精进。

上世纪80年代,王承天被调到镇海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全县小学教师的语文教学培训。在进修学校,机动时间相对多些,他尽情地徜徉在书画世界里。那时,他的孩子还小,他常常一手抱小孩,一手挥笔作画,陶然以乐。

王承天像只候鸟,冬天去海南岛,暑天去休闲农庄,对南北风物了然于胸。在海南岛上,他留意观察各种热带植物,画了很多南国的花草。他画的《菊黄蟹肥图》,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菊花写意,螃蟹工笔,采用没骨画法,随性中呈现生活的美感。

为了画蟹,他从菜市场买来螃蟹,先写生,再蒸了吃,按他的说法叫一举两得。他画的蚱蜢、蟋蟀、螳螂、蝉、牵牛郎等昆虫,线条简洁,栩栩如生。这些画都是他从大自然中捉来昆虫写生创作而成的。王承天师古人,学习绘画传统技法;师造化,悉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