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以严谨著称的中国书法,为何在唐朝愈发狂放

以严谨著称的中国书法,为何在唐朝愈发狂放

更新时间:2020-06-26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590

说起唐朝我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唐诗,一壶酒、一根笔,酒到深处情也就到了深处,随即泼墨写诗,然后笔一丢,呼呼大睡。这个场景,是我在脑中想了无数次的,由唐朝印象幻想出来的诗人形象。我以为率性可爱、自信大胆就是盛唐文人该有的姿态,也是文学艺术该有的精神与风骨。

诗人的诗不仅拿起来吟诵时畅快淋漓、文思如涌,看起来应当也是极美的享受。就像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画的感觉不同一般,字也如其人。汉字本来作为一种实用性的形式,但因为文人们对它的依赖与需要,对它不断研究并进行发展,将这种文化的载体又以一种美的形式去展现了出来。

书法在魏晋南北朝时发展成了一门艺术,在唐朝发展最为繁盛,并在不同唐朝的时期表现出来不同的艺术情感。与魏晋南北朝出现的二王独秀引领书法的形式不同,唐朝在书法成就方面体现了一种集大成的感觉。

真、行、草、篆、隶等多种书法形式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奠定了唐朝在书法成就上灿烂璀璨辉煌的地位。唐朝为什么能够在多个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

为什么书法发展又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唐朝社会又赋予了书法哪些精神内涵与灵感?这篇文章将带各位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向各位读者从较为浅显的层面大致领略唐朝书法与唐朝社会的联系。

一、唐朝书法界人才辈出,书法作品和书法艺术理论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

入唐以后,书法自魏晋南北朝又进入了一个巅峰时期,唐朝出现了如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多种风格的书法家。

他们的作品往往千金难求,被世人传颂欣赏。唐朝书法的辉煌除了有诸多传世的作品与优秀的书法家外,还表现在诸多书法理论著作成果传世。这些著作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系统性强,阐述了唐朝人在书法方面的独到见解和相关的书法美学思想。

这些理论类书籍有着非常高的史料价值,被历代学者看重。书籍是作者用书法形式写下来的,在理解书籍内容的同时,也为我们后代研究唐代书法留下了可依据的范本。

由于唐朝书法已经发展到了一种非常成熟的阶段,所以在这些研究当时时代书法艺术的唐代作者来说有非常丰富的题材,从书法思想到美学风格,各类流派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唐人对书法的创作和欣赏水平已经上升到了一种较高层次的理论高度,这对于书法艺术来说已经是向前跨出的非常巨大的一步。

二、唐朝书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唐朝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风气等因素密不可分

作为当时世界的中心,唐朝不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上都是最灿烂辉煌的存在,这些成就也给了大唐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度。国家统一、国力强盛,这些条件也吸引了外来人聚集大唐。

各族人的到来给唐朝的文化注入了多种多样的色彩,加上自唐朝统治者开始,混血现象就十分的明显,因此胡汉之间的融合在唐朝颇盛。而这种融合与平等的氛围也给了这个国度的人更多的素材更多的精神去想象与创造。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给了唐朝一个新的面貌,建筑领域的发展,宫殿、园林,宗庙各个地方都在体现艺术的美感。这些建筑上或多或少都需要书法艺术的支持,同时它们的存在也深刻影响着书法多样化的发展。

唐朝艺术千姿百态,唐诗更是让人不得不提。大批的文人雅士在科举制的影响下都仿若被点开了灵感的穴位,妙笔生花的句子在大唐文化的诗页中流淌,大批光耀千古的诗句让大唐的盛人气势隔了千年还在后人心中回荡……

这些文人不仅被大唐气度催生,也用过人的想象,丰富的情感成就了大唐。士阶层作为全社会的中坚力量,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走势都产生无比巨大的影响。科举取士给唐朝社会带来了一种重文的风气,整个民族的人不论老幼不论阶层,不论民族都是热爱知识和文化的。唐朝的文人阶层在社会上普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作为社会的精神领袖,士阶层将文化传承当做己任,他们对于书法的感情也早已跳开了仅仅陶冶情操、追求艺术的境界。他们认为书法作为一种流传已久的文化理性被继续发扬光大,变成大唐的特色和标志,也变成异国人能一眼看见的优越民族文化。

因此他们将书法当做自己的精神伴侣,将自己与大唐文化的命脉相连,钻研书法、模仿大家、创造创新新的书法技巧与形式。因此唐朝士人阶层在互相切磋,互相品评,进行思想碰撞的时候,唐人的休闲娱乐方式就早已到了一种高雅修身的高度。

写字最能磨练人的心神,唐朝是佛、教、儒三教并行的一个社会,上到统治者,下到平民百姓,他们都有不同的信仰,甚至多种信仰。但不论你信仰什么,都需要磨练心神,并在磨练中抱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去丰富自己的内心。

唐朝的统治者就对书法十分喜爱,唐太宗李世民就收集了不少书法大作,而且在欣赏学习之余,太宗还不断实践,留下了不少书法作品与书法理论著作。作为最痴迷书法的帝王,唐太宗甚至死前还让人将王羲之的《兰亭序》作为陪葬品陪葬。后世的几代君王也沿袭着太宗的爱好,由于统治者的偏爱,唐朝书法一度成为社会风尚。

另外,唐朝书法还作为私学教育的必修内容。唐朝对私学的不打压给私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土壤。唐朝统治者十分重视教育,在兴办官学的同时还大力提倡私学。

从孩童开始,稍有条件的家庭就会把孩子送去识字、习书,甚至在女子教育中,书法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课程。再加上科举考试中,考官对考生字的情有独钟,寒门学子为了能在一级又一级的考试中脱颖而出也是下足了功夫。

由此可见,出于盛唐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和繁荣的经济以及相对公平的政治环境,唐朝书法在这片沃土上迅速发展是一种理所应当的趋势。

三、唐朝书法艺术传递着唐朝社会的精神,同时也是佛道儒思想的外化体现

中国书道的源头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不论这种说法到底是真是假,但书道与哲学从一开始就确确实实有共同的思想渊源。

唐朝儒道佛并存的思想风尚给了唐朝文化多样发展的可能。唐人的书法比较尚"法",那么何为"法"呢,就是说唐朝的书法审美偏向筋骨风度,要求字体端庄凝重,雄劲有力。一般来说,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研究理论总是要滞后于实践的,可在唐朝书法这块,两者却是几乎同步进行。

由于在唐太宗时期就确立了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因此唐朝的书法家大都学习研究尊崇"法"的字体,由于当时的科举考试由朝中大臣担任,统治者的喜好又会影响着这些书法集大成的朝中文人,因此他们的审美就与统治者趋于一致,因此考生如果想获得考官们的青睐,也就要习这种字体的文字。这种统一的审美风格就成了相关书法理论著作的基础与标准。

唐太宗本人虽然不是一个信仰佛家学说的君主但他却是一个精明的君主。他对佛家也有过很多相关政策的扶持。

这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思想上包容的做法与态度才可以在社会三教并行的时候推行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因为社会宽松的风气会给不同信仰的人更包容的态度。因此,唐朝书法就是在这样的时代精神下有了"尚法"的风格。

字在风骨,挥洒性情。风骨一词是刘勰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的一个词,他本意大概是想说这是一种书法艺术的美学规范,但是在文人的亲身实践下,这种美又上升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书法是从汉字中发展出来的一门艺术,而汉字又是一种表现天地万物的象形符号。

因此在书法作品中我们也要能感受到道家所说的"自然"之意。书法家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应当通过作品表达出"真我"的性情。因此书法作品发展到唐朝时期就已经具备了在美感中赋予"风骨"教化众生以及在作者心中不断追寻"自我"的意义。

另外有关性情,我们还要提一提草书,作为书法艺术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它与佛家有些着深厚的渊源。寺庙的僧人热爱书法不仅因为抄写佛经的需要,也更是因为在书写中他们才能表达出他们心中所悟出的道理。

草书作品虽然鲜少有人能看懂,但它行云流水般的顺畅自己变化莫测的方式有完全符合人们对天性的释放。因此这种情感的真实流露的艺术创作在唐朝这么一个本真的时代快速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