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近代名家 > 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为什么那么值钱?

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为什么那么值钱?

更新时间:2019-06-06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2874
《万山红遍》,1964年,李可染,纸本重彩设色,立轴,纵75.5厘米,横45.5厘米,荣宝斋旧藏
 

 
   《万山红遍》是李可染先生的代表之作,作品取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之词意,气质雄壮豪迈。1964年创作此画时,正处于李可染大量写生后的理性思索时期,逐渐摆脱写生状态,把写实描绘变为抒情性的写意表现,画面物象经营布局具形式感,笔墨韵味也得到加强,既有严谨的刻意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此画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以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可谓大胆创新之举,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
2015年11月15日,在嘉德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拍卖中,李可染先生创作的《万山红遍》以5800万元起拍,经多位买家数十轮的竞夺,最终1.84亿元成交。 40多年前,荣宝斋花了80元把李可染老先生这幅约3.1平尺的《万山红遍》收入囊中,不过当时的80元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已经很难承受了。

本件拍品以5800万元起拍后,轻松过亿,价至1.27亿时杀入一位新买家。经过20多分钟的竞夺后,最终由场外买家以1.84亿元拿下,此为金秋内地秋拍首件过亿的拍品。《万山红遍》是李可染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词意为母题所作,堪称其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也是新中国美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据专家考证,从1962年开始至1964年,李可染先后共创作了7幅《万山红遍》,其中4幅现存于国家美术机构,其余3幅均曾有过上拍经历。此次嘉德上拍的《万山红遍》是7幅中尺寸相对较小,原是北京荣宝斋的旧藏,在2000年由北京荣宝拍卖释出,以501.6万元的成交价创下当时李可染单幅作品拍卖纪录。

李可染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他的作品在几年之内价值飙升?

李可染是近代著名画家,其作品充满了大自然的气韵,作品无论是从笔法上看还是从结构布局来看都非常的有节奏感。这种骨子里渗透着的底蕴是从小就植根在心灵中的。


李可染先生

这种天籁般的节奏感在中国画中是至关重要的,画面的节奏感让画面不单调而又自然流畅,看画的人也不觉得疲,李可染小时候第一次被吸引的声音是沿街卖艺求乞的盲琴师奏出的悲凉琴声。此后,每当听到那悠长的、凄心楚楚的曲调,他便怦然心动,几乎落泪。常常,他暗随琴师,听他拉琴,默记弦音,深夜始归。11岁的可染从此谙识不少民间曲调,还自制了一把小胡琴,并拉得一手好琴。

《万山红遍》为什么会成为李可染的代表作?这种浑厚的风格是怎样炼成的?

李可染是有大师带进画门的,当时经过徐悲鸿先生的引荐,李可染拜齐白石为师,跟随齐白石长达十年之久,然而齐白石擅长大写意花鸟,就李可染此次拍品《万山红遍》来说并不能看他和齐白石的师承关系,没错,《万山红遍》这种浑厚、饱满的风格更有黄宾虹的影子。除了拜齐白石为师,他还求教于黄宾虹。他第一次拜见黄宾虹,是带了自己大约20幅作品去的。黄师见了李可染笔下的那气质厚重、笔墨浑化的水墨钟馗,大为欣赏,兴奋之极,当即要把自己收藏的元代珍品《钟馗打鬼图》送给李可染。李可染觉得礼太重,敬辞未受。师生结缘,一见如故。


李可染《牧牛图》

黄宾虹70岁之后的浑厚画风对李可染的影响很大,李可染也非常注重以造化为师,1954年后,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晚年自创"密林烟树法",形成了“黑”与“满”的独特风格。他的画面结构是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架构、一种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画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一张画纸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

而李可染创作的七幅《万山红遍》就是李可染从1962-1964年期间曾创作的,浑厚的颜色、饱满的构图把这个阶段的艺术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