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名家 > 山水画作品(姚文辉山水画赏析)

山水画作品(姚文辉山水画赏析)

更新时间:2022-06-29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225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的理解是读了万卷书,但需要依靠实践来消化这万卷书。近年来,文辉兄多南北往来,就教于京城、钱塘两地,穿梭在“师古人”与“师造化”之间,文辉试图在这之间找到自己的点。


姚文辉:2003年毕业于西北师大。陇南师专美术学院教师。2018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美术学院培训项目,2019年2月入选中国美术学院首届山水画重大题材创作班并获优秀学员奖。

作品三次入选甘肃省美展,曾获中国美协主办的“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册页)展、“重温经典”第五届娄东(太仓)全国山水画双年展入会资格,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泾上丹青”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浙江画院等主办的第四届“陆俨少奖”全国中国画展。


文/陈 磊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

宗炳的《画山水序》中谈到山水“以形媚道”“应会感神,神超理得”。所谈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形”与“意”的关系问题。北派山水以图写天地为目的,写真山真水;而南派山水以皴法为抽象表意的核心,写山非山、水非水,笔下山水多是以寄意为主的抽象之形。通过南北两派在写生观、自然观上的差异,揭示“形意”在山水画发展中的影响。

当代语境中,“写生”已经成为画家准确还原对象的代名词。“写生”与“写实”的概念几乎可以划上等号。现下众多画家在写生过程中所强调的对景作画,所展示的画面更多的是忠实对象。这类作品虽不乏生活气息和生动性,但过分强调或者说依赖性,是不得不加以反思的。

至少难免会使“写生”之路越走越窄,且过于板实地刻画和模仿自然对象之嫌。事实上,在我国传统观念中,非常重视生活,即所谓的“师造化”。“写生”从来不是泊来品,而是根植于中国绘画当中的。古人的“写生”重在生气、生机,带有强烈的“写意”色彩,所注重的是“心与物”的合一。


传统绘画语境中,“写生”即为“师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以“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为目的的。传统写生观是古代画家的格物之道,与画者的情绪、思想、心意等息息相关,注重内在感受能力。笔下之物非眼见之物,而是心与眼相合之物。四时朝暮变化之气息,非准确再现或以形式技巧表现所能及。因此,我们更需要立足于传统写生的观念和方法,从写生观的精神本源出发,重新审视和思考“写生”与“写意”的重要关联,开拓写生的多种途径和丰富意义。

写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临摹是绝佳的基础,“师古人”也是“师造化”的途径之一。古人分外强调临摹学习的重要性,其目的并非为了摹古,而是要将古人之法化为自己之法,进而运用于写生之中,使自身与所状之景情意交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实景是激发作画情感的药引,在情感的调动下,写生实际上是主体想象艺术化的具体落实。

近现代画家中,黄宾虹是这一传统写生观的实践者,他强调“临摹”与“写生”二者缺一不可,提出“画不师古,未有能成家者”而“明各家皴法,乃可写生;次则写生之道,不外法理”。用摹习之法,面对现实取舍与转换,强调实景的选择性提取或重组,而这一取舍就是画家“写意”性之所在,即心性与自然的融洽之过程。


现代写生可借助多种科技手段,作画者可以全方位观察自然事物,而后再进行多角度的经营设计。这同样要求我们回归传统观,由临摹——写生,将“写意”精神贯穿其中,延续和发展“师古人”与“师造化”的合一而用。文辉画山水,正是这样一种精神的践行者,他更看重的是山水背后的人间况味,借山水而寄兴于笔墨。